在过去的十年里,我国发电机组行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,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立足和发展,海兴认为,在经历了较快发展的十年后,国产发电机组市场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阻力,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:
中国基础建设投资和高耗能制造业增速放缓。由政府主导的四万亿元投资中的工程项目已基本完工并投入运行,部分工程在建成后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使用效率,这对未来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出起到阻力。另一方面,为降低污染排放并提高工业生产能效,大量的中小规模的制造工厂,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企业面临被关闭的可能。而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多次电荒中都是发电机组的重要用户。
其次,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、产品同质化程度高。仅销售额过千万元的企业就超过200家,这些被称之为OEM的企业所使用的发动机大部分由重庆康明斯、沃尔沃、三菱重工等企业提供,发电机由利莱森马、马拉松等品牌供应。在中低端的终端应用市场上,也会采用国产的发动机品牌,如上柴、济柴、常柴等。在过去的市场阶段,中国本土企业普遍只重视对客户的开发和销售渠道的扩张,很少有企业会重视对客户应用需求的定制化以及售后服务的维护。因为后者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,并且不能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收益。
由于品牌如康明斯、卡特彼勒、科勒等都将生产制造转移到了中国,有些外资企业还将中国作为亚太区乃至生产基地,以此降低成本和国内企业竞争。这无疑降低了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水平。
海兴认为,国产发电机组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应全面考虑以上三点阻力,立足市场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弊端,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,只有这样国产发电机组企业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!